广西紧盯蔗糖产业发展堵点淤点强化监督
守护“甜蜜事业”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贝为超 通讯员 蓝英纳 陶春

广西壮族自治区纪检监察机关紧密关注糖业技术升级的关键环节,通过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主动掌握糖企技术改革的堵点与难点,有效破解糖企发展瓶颈。图为近日,来宾市兴宾区纪检监察干部在某公司新升级的蔗糖生产线上了解有关情况。刘维 摄

图为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纪委监委督导组深入迁江镇兴仁村,就糖料蔗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设进行调研。陶春 摄
眼下,正值夏日好时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柳州、来宾、崇左等蔗糖主产区,成片的甘蔗在田野里摇曳,处处生机勃勃。
“守好全国人民的‘糖罐子’。”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时提出殷殷嘱托。今年以来,自治区纪委监委持续深化政治监督,开展产业园区改革发展护航行动、深化重大发展项目专项监督、深化领导干部插手基建工程和招投标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保障蔗农糖企生产经营一年比一年有奔头,让幸福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日前,记者随自治区、来宾市及兴宾区三级纪委监委联合督导组深入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了解蔗糖产业发展堵点淤点难点,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监督检查情况。
“两个责任”贯通协同,推动政策补贴落实落地
日前,记者在来宾市兴宾区大湾镇歪傍村见到村民韦光运。他去年种植甘蔗57亩,由于干旱影响,产量略有下降,收入比往年少3万元。他憨厚的脸上依然满面春风,说:“靠天,靠科技,更要靠政策落地。”
去年9月初,韦光运领到补发的糖料蔗良种良法补贴9000多元。他用这笔钱买了化肥农药,还给孩子交了学费。他说,这是及时雨。几位蔗农都说:“国家补贴补发到位,我们更加有劲头,能种甘蔗的地块都种上了。”
此前,自治区、市、县三级纪委监委循着产业链,紧盯糖业发展具体责任、具体规划、具体政策、具体项目、具体措施、具体成效强化监督。在蔗糖主产区来宾市,有蔗农反映:“糖料蔗良种良法补贴拖欠两三年了。”
经自治区纪委监委排查,广西有11个设区市未及时发放糖料蔗良种良法补贴达12.1亿元。来宾市糖业发展局副局长莫仁忠说:“问题牵一发动全身,单靠职能部门难以解决。”
拖欠补贴挫伤了蔗农的积极性。这个堵点,就是监督的聚焦点和发力点。自治区纪委监委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抓,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定支持下推动主体责任、监督监管责任贯通。
自治区纪委监委去年6月牵头召开由南宁、柳州、来宾、崇左4市市长和自治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参加的视频会议,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压实整改责任。
来宾市纪委监委强化监督,紧盯难点堵点聚力发力,列出整改任务清单,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工作提醒函等举措督促各县区和职能部门制定补贴资金拨付方案、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扎实推进问题整改。
在纪检监察机关强力推动下,去年8月底,广西未及时拨付的补贴全部兑付,惠及蔗农家庭(糖企)115万户(个)。
纪检监察系统上下协同发力,推动解决群众关切的痛点难点。来宾市农机中心副主任樊占强说:“现在到基层宣传政策、推广技术、服务指导,蔗农和我们更贴心了。”
联合督导组到兴宾区实诚种养专业合作社开展“回头看”,合作社负责人何贵陶热情地迎上来。他指着新建的1200平方米机库棚说,2024/25年榨季刚结束,设备保养入库,期待新榨季到来。
机库棚里整齐停着联合收割机、装载机,技术员抓紧检修保养。何贵陶说,之前十多台(套)装备停放在户外,风吹雨淋日晒,容易损坏。合作社去年领到补发补贴后,马上修建拥有修理车间、配件库等设施的机库棚,并添置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准备扩大生产。
联合督导组工作人员告诉何贵陶,自治区纪委监委督促自治区职能部门出台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和食糖商业储备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直达资金专户管理机制,彻底解决补贴发放不到位、不及时等问题。
“政策落地,心里托底,信心更足。”何贵陶说。当前合作社种植好自有500多亩甘蔗地,还服务周边300多户蔗农5000多亩甘蔗地和一家糖企,规模越做越大。
如今,群众发展“甜蜜事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2024/25年榨季,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比上榨季增加11万亩。
“察纠疏”结合,解决蔗农糖企实际问题
兴宾区是重要糖料蔗生产基地,汛前雨水不足。迁江镇兴仁村引进集成精准灌溉施肥、数据监测、远程操控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没有水源,保障系统也就成了摆设。村党支部书记李洁新回忆:“原本绿油油的蔗叶,大片大片枯黄了。”
兴宾区纪委监委督导组溯源核查,发现桂中治旱工程雅山支渠贯通至兴仁村,但老旧堤坝年久失修,导致治旱工程治不了旱。督导组制发抄告书,督促相关部门聚焦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立行立改。
迁江镇与区水利局联合整改,协调申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新建水渠。2024年7月,新建水渠激活了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有效解决1.2万亩甘蔗灌溉问题。
“用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的,甘蔗亩产8吨。靠天吃饭的,亩产只有一半。”兴仁村科宝农民种养合作社股东石启建尝到科技赋能的甜头,抓紧兴建第二套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
去年以来,兴宾区纪委监委紧盯水渠通畅、蔗地灌溉等开展4轮检查,聚焦11个突出问题督促整改,保障补贴到位、水电到位、农资到位,极大增强蔗区建设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的信心。
自治区纪委监委把位于兴宾区的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列入重大建设发展项目监督清单,其中就包括糖料蔗水肥一体化项目完成新建5000亩、完成新建糖料蔗集中剥叶除杂点建设等任务。
问题是“靶点”,靶点精准,监督才能有的放矢。纪检监察机关从重点人、重点事、重点岗位、重点领域、重点工作、重点环节中“察”,针对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纠”,聚焦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疏”,推动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
日前,兴宾区正龙乡回龙村正锦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江华参带领工人检修设备。看到联合督导组上门,他热情地说:“你们帮我省了成本,加快了建设进度。”
受制于地块高低不平、大小不一,现阶段未经整理还不能大规模使用高效的甘蔗联合收割机,分步机收成为提高生产机械化的重要辅助形式。江华参规划经营分步式机收除杂站,服务周边蔗农和糖企,但去年7月拿到审批手续后就卡壳了。原来,与供电部门合作的第三方公司要价偏高,而且什么时候装变压器、拉电线都不得而知。
“要错过新榨季了。”江华参急得直拍大腿。兴宾区纪委监委督导组赶到供电部门,督促抓紧解决群众关切的痛点难点。供电部门立行立改,优先安排线路施工,落实用电优惠政策,保障分步式机收除杂站抢在新榨季前投入使用。
该站优化砍、运、除杂等工序并部分实现机械化,每吨糖料蔗只收费120元,比人工砍收少支出30元,帮蔗农省下不小的成本开支。
来宾市纪检监察机关紧盯用地、用电、补贴落实等关键环节,聚焦突出问题抓整改,督促职能部门推广糖料蔗生产机械化。目前,全市拥有甘蔗联合收割机323台、分步式机收除杂站101个和一大批配套设备。
4月初,榨季刚过,广西来宾东糖凤凰有限公司转入检修设备阶段。公司党委书记罗斌介绍:“我们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不断提质、降本、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去年4月,公司针对部分设备老旧、能耗大等问题,投入资金上马技改项目。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三级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到公司调研,市纪委监委将技改项目建设列入政治监督清单,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联合糖业发展局深化运用“组局”监督模式,合力助推企业完成技改和数智化管理与控制一体化运行中心项目建设。
“以前我们跑部门办事,现在部门主动上门帮办。”罗斌介绍,职能部门上门指导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帮助公司争取国家补贴,抢在10月底完成技改项目。
“查改治”一体推进,涵养“蔗”里清风
“违纪违法行为对蔗糖产业伤害最大,是糖业高质量发展最大的堵点淤点难点。”来宾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黄坚说,“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糖业发展的人和事,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涵养‘蔗’里清风,护航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商人老板叶某一直活跃在兴宾区水利建设多个项目中。群众反映,叶某通过关系,承接了大量水利工程项目,但因施工质量差、问题频发,群众称叶某为“老假”。
去年以来,兴宾区纪委监委查处兴宾区水利局三任“一把手”黄某、谢某、梁某,他们收受巨额好处费,帮助叶某等人承揽多个“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水利项目。该区纪委监委共立案查处水利系统违纪违法案15件17人,涉及金额高达上亿元。黄某、谢某、梁某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老假”也受到惩处,形成有力震慑。
兴宾区纪委监委坚持查办案件、纠风治乱、推进整改相贯通。今年2月向区水利局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针对案件暴露出来的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等问题抓实整改。该局党组对照整改要求,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出台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管理等制度,严管重点工程项目。
“查改治”一体推进。2024年7月,兴宾区桥巩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因不正确履职,导致部分村屯“退果还蔗”补贴申报工作被自治区列为督办问题,最终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原来,兴宾区规定在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清理果树等种植甘蔗,给予“退果还蔗”补贴。但是部分群众申请补贴时缺失图纸,工作人员多次向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反映,请求协调技术员解决。该副镇长置若罔闻,漠视群众利益,受到严肃查处。
兴宾区纪委监委负责人介绍,该案暴露出来的问题有典型性,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有利于破解顽瘴痼疾、推动源头治理。兴宾区纪委监委向桥巩镇党委制发纪律检查建议书,督促整改部分党员干部“人民至上”理念树得不够牢、作风不实等突出问题。
桥巩镇党委照单全收,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5项制度,规范涉糖领域管理,同时与蔗农、糖业部门建立“三方联动”机制。该镇聘请专业测绘公司对涉及纠纷争议的17个片区进行重新界定,确保准确、公正发放补贴,得到蔗农认可。
通堵点,清淤点,解难点。自治区纪检监察机关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精准聚焦关键环节,围绕“良田”、“良种”、“良机”、“良技”、“良策”等重点领域,聚焦问题强化全链条监督,护航“甜蜜事业”高质量发展。2024/25年榨季,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1135万亩,食糖产量保持增长势头,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有望连续34个榨季位居全国第一。
中国公众信息网摘编:亓荃鹏 |